“转发锦鲤”,真的能幸运中奖吗? 谨防“锦鲤抽奖”变骗人“鱼饵”
□文/本报记者詹妙蓉丁玫
锦鲤在民间拥有“锦绣前程、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很多人相信锦鲤能够带来好运气。近期,在一些网络平台的营销之下,不少网络平台及商家在微信开展“转发锦鲤”抽奖活动,在餐饮、购物、旅游等方面推出优惠活动,吸引很多网友竞相转发。然而,这场抽奖狂欢还没延续多久,各地就陆续出现个人信息泄露、抽奖骗局等“锦鲤搁浅”的现象,让不少网友心慌慌。
◆现象
转发抽奖引发“锦鲤营销热”
国庆节前夕,支付宝联合全球200多个商家,在微博上发起了一场“祝你成为中国锦鲤”的微博转发活动,要抽取一位幸运儿送上价值超过百万元的超级大礼包。网友只需转发微博,就有机会成为全球独宠于一身的“中国锦鲤”。“中国锦鲤”奖品可谓豪华,令人眼花缭乱,合作商家们将为“锦鲤”送护肤品、送手机,请吃饭、包路费、请旅游,还包括全球部分的高档酒店、餐厅、购物商场消费免单等等。有网友笑称:“光看完这些礼品清单,就需要差不多三分钟时间。”
据统计,该活动开奖前,吸引了超过300万名网友竞相转发,最终获奖的概率约为300万分之一。10月7日,支付宝官方宣布“2018年中国锦鲤”获奖者名单,一个微博名称叫“信小呆”的90后女孩,有幸成为了集全球宠爱于一身的幸运儿,一夜之间成为坐拥80万微博粉丝的新晋“网红”。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从支付宝的“转发锦鲤”抽奖活动火了之后,全国各地不少网络平台、商家纷纷效仿“锦鲤式营销”,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方面推出优惠活动。这不,“寻找美妆锦鲤”“某某商场锦鲤”“寻这座城市唯一的锦鲤”等网络抽奖活动接踵而至。一时间,“转发锦鲤”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营销方式。
这一波“锦鲤”热潮同样“席卷”凤城。记者了解到,近日,潮州网友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寻找潮州锦鲤”“韩师锦鲤”等抽奖活动刷屏,商家在餐饮、购物、旅游等方面推出优惠活动,网友只需点击公众号提供的链接,填写个人信息,比如微信号、手机号码、转发截图等,即可参与“锦鲤”抽奖。随后,主办方从转发网友中抽取极少数的幸运儿,提供消费免单或其他优惠。
由于操作简单、方式新颖、奖品丰富,不少“锦鲤”活动一经推出,活动主页就获得了井喷式的阅读量和转发量。而作为奖品提供方的商家们,也从这块“锦鲤式”营销“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市区新桥路一家餐饮店参加了某自媒体举办的“锦鲤”抽奖活动,该店相关负责人吴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一场多赢的营销活动,在转发过程中,主办方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度,获得了很高的人气;锦鲤获奖者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优惠福利。吴先生说:“这场活动让我们获得了品牌展示的机会,加强了和顾客的互动,有不少网友很好奇来询问是否参与活动,市场反响很不错。相比于传统的、内容灌输式的广告宣传,作为转发抽奖的奖品提供方,吸引了不少顾客的关注,这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新奇有趣的营销方式。”
◆事例
“假锦鲤”套路层出不穷
近期,全国各地都陷入“转发锦鲤”的抽奖狂欢当中,殊不知,“锦鲤”的套路可能比奖品还多,各地陆续出现了“锦鲤搁浅”的现象,让不少网友心慌慌。记者为您梳理了一些“锦鲤套路”,避免落入骗局。
套路一:
转发“锦鲤”,套走个人信息
近日,一则“寻找杭州锦鲤,100家霸王餐免费送”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还列出了奖品清单。可是有网友按照清单找到部分商家求证时,有些商家表示:“没有接到这个活动的邀约。”还有网民说,不同的人拿到的兑奖码,还有可能是一样的。
“杭州锦鲤”除了要求参与者填写手机号码、身份信息等个人信息以外,还要求关注其他公众号。
目前,该篇推文因内容违规无法查看。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6万人参加了此次抽奖活动,网友们担心,参与活动填写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
有法律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如果经过公证部门公证的有奖销售,其公平性能得到保证。抽奖如果是真实合法的,那么,在这过程中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是合法的。如果有奖销售是虚假的,那么就涉嫌恶意收集公民个人信息。
套路二:
利用“假锦鲤”,进行电信诈骗
在媒体商家蹭“锦鲤”热度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锦鲤”。支付宝官方也发出了声明,提示广大网民不要受骗。支付宝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期,有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假锦鲤"进行电信诈骗,警察蜀黍提醒朋友们,收到一些所谓"您已成为中国锦鲤"的信息或链接,不轻信,不汇款,不下载不明软件,不点击陌生链接,不输入个人信息。做到这些,受骗率将大大降低。”
套路三:
冒充官方账号,借假活动吸粉
微信公众号“武大校友圈”发布文章称只要进公众号回复“1”就能参与抽奖,奖品有上万元现金、高档手机,还有某婚恋APP的终身VIP会员。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也相继“中枪”,出现了“锦鲤”活动。
武汉大学校友会发布官方声明称,经核实,该公众号系个人公众号,与武汉大学、校友总会均无关联,“武大锦鲤”等内容均为某商家促销活动。随后,华科校友会和南大校友会也发布声明称,朋友圈中的“锦鲤”活动并非是官方举办。他们提醒,转发“锦鲤”抽奖前要先看清发布抽奖的账号,并查看它以往发送的内容,要警惕抽奖活动是别人用来吸引粉丝关注的手段。
◆网友观点
小心咬到不良商家的“鱼饵”
@“小山”:“锦鲤”活动无疑是今年最有创意的营销方案了。该营销的性价比很高,就算是礼物全由主办方出,最终花费也并不高,但是吸收粉丝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不少网友出于从众心理,想着反正只是动动手指,说不定还能成为那个幸运儿,便乐意转发。我认为,面对“锦鲤抽奖”活动时,要保持高度警惕,仔细辨别活动的真假,尤其是遇到需要我们填写个人信息的活动,要先向商家或警方求证,以免落入骗局。
@“爱听歌”:当你参与转发抽奖时,填写个人资料时就已经被曝光了自己的信息,这些信息也许会被泄露出去,被不法分子利用。我觉得天上不会掉馅饼,自己梦想着当“独宠的锦鲤”,或许已经成为“待宰的羔羊”。对于类似活动,我们应该提高防范,不盲目参与,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当然,如果“锦鲤骗局”已经涉嫌违法,有关部门不能仅仅提醒了之,更要依法予以查处。
@“面包”:在朋友圈被锦鲤活动疯狂刷屏后,微信上开始流传一些调侃这个活动的图片,如“转发这口钢锅,能把你朋友圈里的锦鲤一锅全部炖了”、“转发这把鱼叉,能把你朋友圈里的锦鲤全部叉走”等,让人忍俊不禁。人人都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存在的,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否则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我们在参加转发抽奖活动时也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别到最后没当成“锦鲤”,却咬到不良商家的“鱼饵”。
◆律师看法
“转发锦鲤”要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转发锦鲤”,这个看似创意十足、多方共赢的营销背后,究竟给参与的受众带来了哪些影响?网友在参与类似活动时,哪些方面需要注意?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新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玲。
记者:“转发锦鲤”活动操作简单、方式新颖、奖品丰富,很多抽奖活动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井喷式”的阅读量和转发量。针对网友疯狂转发参与抽奖的情况,您有何看法?
杨晓玲:“转发锦鲤”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有奖销售活动,商家通过网友的大量转发进行宣传与推广。这样的活动存在一定法律风险,作为消费者应该警惕商家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形、是否涉及虚假宣传的成分,在转发过程中是否会泄露个人信息安全。
记者:有网友认为“转发锦鲤”只在活动主办方的抽奖系统操作,网友单方面等待开奖结果,对抽奖活动的真实性、公正性、保密性存在怀疑态度。那么,主办方利用这种方式收集网友的手机号码、微信名等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否合法?
杨晓玲:根据《网络安全法》第41条的规定,对于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条件相当严格,大部分活动主办方开展“转发锦鲤”活动,要求网友关注公众号、转发链接,并没有声明要收集网友的个人信息、电话方式等。如果涉及收集这类信息,主办方应当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若没有经网友同意,是不得收集网友的手机号码、微信名等个人信息,并且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记者:一些“转发锦鲤”主办方(如杭州锦鲤)未经商家同意,将未参与活动的商家一并发布在宣传文章中,给人们造成奖品丰富的假象,以此吸引网友关注转发。此种情况是否涉及虚假广告?法律对此有何条文规定?这给有意发布类似抽奖活动的商家发出什么警示信号?
杨晓玲:此种情况涉及虚假广告,符合《广告法》第28条中对于虚假广告的规定即“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将未参与活动的商家一并发布在宣传文章中,实际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广泛参与其中,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认为参与活动商家众多,有利于主办方宣传。
对于有意向发布类似抽奖活动的商家必须注意,发布文章中涉及其他商家的必须征得该商家同意,否则这种行为不但违反《广告法》,而且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社会组织名称、姓名……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同时对于这类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五万元。
记者:法律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有何条文规定?您对有意参与转发抽奖的市民有何安全提醒?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从哪些方面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杨晓玲:虽然我国现尚未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但随着这几年国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逐渐加大,相关法律法规陆续作出规定。2017年6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制定了更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加大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惩处力度,更全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
对于有意参与转发抽奖的市民应该清楚主办主体、不要盲目地转发、盲目地输入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市民不要随意在社交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警惕问卷调查、参与抽奖活动、玩网络游戏录入个人信息。同时警惕来路不明的短信链接、二维码,慎用公共场合无密码WiFi;此外,不要随意在网络发布含有私人信息的资料、地理位置、机票等,注意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泄露。
新闻推荐
经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吴育墩同志拟提拔任用。根据市委颁发的《潮州市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办法》(潮发〔2003〕18号)规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