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位农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潮州日报 2018-10-11 09:07

??本报记者丁玫

“小汽车、小洋楼、互联网……如今城市家庭有的,农户家里也基本都有,就连村里收购芡实的,都用手机支付了。”说起改革开放40年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今年60岁的潮安区东凤镇昆五村村民郑志强乐不可支。

出行靠两条腿,少则走几里路,多则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这是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郑志强告诉记者,在当时的农村,谁家要是有辆自行车,那是让全村人都羡慕的事情,比现在的私家车还金贵。“那时候做梦都想拥有一辆自行车。赶上了改革开放,当年的梦想才得以很快实现。”郑志强记得清楚,1981年,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政策,乡亲们劳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郑志强也起早贪黑忙农活,几年下来,家里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那时候有些许积蓄了,我便买了一辆自行车,当时一辆要100多块钱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郑志强还一脸兴奋。“当时我骑着自行车,绕着村子转,别提有多高兴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人们对于农民的印象就是种地。”郑志强坦言,种地交税,对农民来说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都没想到,农业税会取消。”

2005年,国家宣布取消农业税,自2006年起,农民种地开始领取国家的粮种补贴。东凤镇盛产芡实,郑志强种植芡实至今也已有十几年时间。他告诉记者,“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干劲更大了。种地不用交税,还有粮种补贴,村里大部分人都开始承包土地,忙着生产致富。”

“种植芡实的面积变大了,芡实的产量自然增多了。”郑志强乐呵呵地说,以前收割完芡实,还要人工将芡实米剥出,每到丰收季节,村里家家户户都忙于为芡实去壳,需要花费不少人力物力。“现在,村里大部分芡实种植户都购置了为芡实去壳的机器,工作效率提高了,农户的腰包自然也鼓了起来。”

“不仅如此,以前贩卖芡实,都是通过收购站或者相熟的朋友介绍,现在还能在微信上发发朋友圈,在网络上卖芡实,有一些还能卖到市外、省外,这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那是以前想都没想过的。”郑志强告诉记者。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郑志强家的住房也发生变化。上世纪80年代前期,郑志强家5口人蜗居在一间只有12平方米的土坯房,冬天进风、夏季漏雨,住房条件艰苦。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农户纷纷建起了新房。郑志强现在的家,是一栋两间两层的农家小楼,住房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宽敞结实。谈起住房大变样,郑志强难掩喜悦,“不到40年,住房面积翻了不止10倍!”

近两年,随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东凤镇鲲江乡的变化节奏越来越快。村里接入了互联网,完善了基础设施,修缮了祠堂、建起了广场、花园、公厕……村民开始像城里人一样跳舞健身,乡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现在国家发展得这么好,我们要当新时代的农民,更大的变化还在后头呢!”郑志强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刘小涛到潮安区登塘镇调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工作,强调 乡村振兴要先振人心聚人心美人心

本报讯(记者杨燕芳)昨天上午,市委书记刘小涛带队到潮安区登塘镇调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红色村”党建示范村工程等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