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行车到私家车 交通工具变化见证市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潮州日报 2018-10-05 10:30

本报记者郑媛

从出行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一辆自行车;从骑自行车到开上一辆摩托车;到如今驾驶着一辆私家车到各地游玩……这就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一个普通市民出行方式巨变的生动写照。出行方式的改变,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还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0年前,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还是依靠步行,而拥有一辆自行车绝对让人羡慕不已。“当时我父亲花了100多块钱帮我买了一辆红棉牌自行车,每天我就骑着它上下班。”今年62岁的市民林青告诉记者,那是1976年,他高中刚毕业,在市区一玻璃厂上班。当时他家住在牌坊街,玻璃厂在新桥路,骑车从家里到工厂大概要20分钟左右。“那时候市面上的自行车主要有凤凰、永久等品牌,但当时广州产的红棉牌自行车也很风靡,是不少潮州人入手的第一辆自行车。”林青回忆道,那个时候,自行车也成为“上班族”的标配,但是自行车也不是说有钱就能买到的,买车还得找关系,毕竟那个年代的自行车还是属于“稀罕物”。平时,他对自行车更是爱护有加,当心肝似的呵护,每次骑完都要把车擦得铮亮,还不忘用机油擦拭自行车辐条、钢圈。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成为了人们的出行“新宠”。有了摩托车,人们的出行时间被大大压缩。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摩托车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庭。“1996年,我用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本田"摩托车,从此,告别了骑单车的青涩岁月,加入了风靡一时的摩托一族。”林青告诉记者,他还记得第一次开着摩托车去上班,车速只开到30公里/小时,就感觉到整个人像要飞起来一样。从那之后,他感觉到马路上的摩托车是越来越多了。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市面上的汽车是比较少见的,基本上都是公务用车,少数家庭拥有汽车。进入21世纪,市面上的汽车就多了起来,私家车慢慢进了寻常百姓家。现在,家庭购买汽车已成为常态。“在改革开放之前,拥有私家车这种交通工具,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林青说,但如今城市里大多数家庭都拥有私家车,拥有两辆或三辆汽车的家庭也不在少数。而林青的儿子也在2014年买上了小汽车,现在经常在周末载着他们老两口去周边城市赏花、访友,享受自驾游带来的乐趣。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交通工具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每个家庭都有一部“交通工具变迁史”,从步行到自行车、摩托车再到私家车,见证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相互交融的交通工具,共同推动市民出行“加速”。外出不只可以坐高铁跨省市远行,还可以坐飞机周游各国,交通运输越来越发达、方便,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新闻推荐

潮州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环城西路(西湖段)建筑立面改造工作 明确风格定位 突出潮州特色

本报讯(记者陈晓珊)前天,市政府召开会议,听取环城西路(西湖段)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方案情况汇报,并研究下一步相关工作。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