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水平

潮州日报 2018-09-05 11:37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考中,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这部分的得分率不高,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文言文教学难度较大。本文就如何做好文言文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探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阅读能力朗读技能技巧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这样描述的:“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合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这个目标是否达到了呢?从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平时上课的表现来看,现在的初中生,文言阅读能力是很不尽如人意的。很大的原因是随着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各种教学理念逐渐出现,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字词句的翻译这些传统做法被统统抛弃,一有串讲或字字落实行为,即被视为大逆不道。教师对字词的讲解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法技巧却条分缕析。其实,学生感觉文言文难学,是难在字词和句法上,而不是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法技巧上。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法技巧这些任务在现代文阅读中也可以完成,不能把它们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是字词、句法知识、古文化常识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学习文言文重视技能技巧的指导。

诵读和技能技巧的指导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重视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增加文言文知识积累;重视技能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文言积阅读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一、重视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但实际上,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听到的多是教师们激昂慷慨的讲解,少了莘莘学子的琅琅读书声。教师或是认为课堂中没有时间朗读,或是觉得朗读是一种费时而低效的方法。所以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分析轻朗读、重翻译轻感悟的本末倒置现象。这是很错误的。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人朱熹也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

文言文讲究韵律,其中朗读非常重要,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品的意境、体味情感、提高语言能力等方面大有益处。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要进行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避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阅读,尤其是那些难句、长句,学生会在反复朗读中弄清意思。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给学生以指导,如节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每次读要有不同的要求:课前读,读准字音;课上初读是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对标点;再次读是读出语气、语势并在读中整体感知、掌握思路;带问题读要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分析后读是对课文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理解。这些要求都要给学生具体明确的导向,才会达到朗读的目的。朗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以求借助朗读,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文意,如在朗读《出师表》时,要明白当时蜀国的形势,诸葛亮给后主提的三条建议,诸葛亮的忠心以及对后主的期望。在朗读《满井游记》描写春回大地美景的语段时,要读出欣喜和赞美之情。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求学生边朗读边意会,力求使自己沉浸在文中所创设的情境中,“读出感情,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二、重视文言文学习的技能技巧的指导

1.授之以渔,明文达义。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之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学生在朗读时试着疏通文意,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接下来就是翻译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名、年号、官职等,保留就可以了。翻译时必须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就是要求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能随意增加意思;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讲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掌握了翻译的方法,在熟读文章之后,先让学生自行翻译,集体交流,找出差异,切磋技巧,在有争议的地方,教师适当点拨,在精彩的地方予以赞美鼓励,在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个人文化品位。

2.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比较、归纳、分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口技》中“一人、一桌、一椅”句中“一”字教表示数量,而《岳阳楼记》中“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这里的“一”却是“全”的意思。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要根据上下文选出正确的义项,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非常重要。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1)范围的扩大或缩小:古文中的“江”“河”一般专指长江和黄河,而现代汉语中的“江”“河”则泛指一切河流,这两个词的意义范围今比古大。(2)意义上的转移:如古文中的“走”,指快步跑,如《口技》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走”就是跑、逃跑的意思,而今义的“走”成了一般的步行。这种意义发生了变化的词在文言词语中占有一定的数量,要多总结积累。(3)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在古文中“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自谦的中性词,现在的“卑鄙”指品行恶劣,属贬义词。在教学中如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给学生总结出来以便复习。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其次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的”,有的时候无实义,可不译;三是作动词,这种情况不多见,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这就需特别记忆。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就能达到巩固知识、掌握规律的目的。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的提高,不能单是靠每学期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的学习逐步扩展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知识,最终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得以提高。

潮州市枫溪区益盛中学陈坚

新闻推荐

潮州市政府举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专题报告会 加快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

本报讯(记者曾晓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劳动就业制度认识水平,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