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跑泉”该如何读
写下这样的标题,估计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虎跑泉,普通话读hǔpǎoquán,潮语读[否炮2贱5],这是常识,到杭州旅游,导游就是这么介绍的,这算什么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语言学上称为“习非成是”的典型例子。如若不信,那就请你查一查字典,“跑”的读音有二,既读pǎo,亦读páo(潮音<抛>),而杭州虎跑泉的“跑”字,偏偏就该读第二个读音。
“跑”字读pǎo音,其主要义项有:奔跑,急走;逃走;为某种事业或利益而忙碌奔走(如张恨水《五子登科》二十四回:“(杨露珠)笑道:"明天你又开始跑金条了。"”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说的“(阿庆)又去跑单帮了。”当今的习惯用语“跑官买官”等)……“跑”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义项:是个量词,在古代指计算足球的回合数。《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待俺们吃过酒,踢三跑……当下桂姐踢了两跑下来,使的(得)尘生眉畔,汗湿腮边,气喘吁吁,腰肢困乏。”
“跑”字读páo时,只有一个义项:走兽用脚刨地。(意即潮州童谣《十二生像》中“十一狗<爪2>沙”的“爪2”)晋·葛洪《西京杂记》谓:“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唐·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七拍》:“马饥跑雪衔草根,人渴敲冰饮流水。”上引二例中之“跑地”、“跑雪”,自然不是马“在地上跑”、“在雪上跑”所能圆释,可见起码在晋代以前,“跑”通“刨”之音义已成为口语且屡屡在诗文中出现。
回头再说说“虎跑泉”得名之由来。据唐《杭州图经》所载:
性空禅师尝居大慈(按,山名,在杭州市境内),无水,或有神人告之曰:“明日当有水矣。”是把二虎跑地作穴,泉水涌出,因号“虎跑泉”。
明·宋濂《虎跑泉寺碑记》亦谓:
虎跑泉,在杭之南山大慈定慧禅院。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大师来游兹山,棲禅其中。
由上述引文,乃知早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性空禅师拟于杭州大慈山建定慧禅院,却苦于缺乏水源而难下决心。有神人告诉他:“明天就有水。”当天夜里,有两只老虎“跑地作穴,泉水涌出”,因此而将这眼泉水命名为“虎跑泉”。抛开传说中的神话色彩不说,既然泉水是因老虎“跑地作穴”而得名,那么,“虎跑泉”当然要读为“hǔpáoquán”(潮音<否抛贱5>)才对。相反地,读成“hǔpǎoquán”,就变成“老虎在泉边跑来跑去”,这与“跑(刨)地作穴”的本意岂不成为南辕北辙?
能让“神人”前来“泄露天机”,看来,性空禅师也算是一位传奇人物。据《高僧传》所载,性空俗姓卢,名寰中,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家世清贫,年二十五,登“明经科”(与“进士科”并列的科举)甲科,遭母忧,守孝三年,期间勘破红尘。服阕,遂往燕京童子寺出家,后拜百丈怀海为师。初住南岳,后移杭州创定慧禅院。咸通三年(862)圆寂,寿八十二。像这样一位敢于抛弃仕宦生涯而遁入空门的奇人,围绕着他的经历而伴生出一件件离奇古怪、神乎其神的传说,在千余年前的中唐时代,应是十分自然的事。以至北宋熙宁六年(1073)大名士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过访定慧禅院时,亦忍不住要赋诗缅念颂扬,诗题就是《虎跑泉》,诗曰:
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
至今游人盥濯罢,卧听空阶环玦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首联谓性空有如东峰上耸立的石塔,令百神也敬仰。二、三联言当年老虎“跑地”为泉是为了满足寻师求法、游食四方的行脚僧的需求(《古尊宿语录》有“老僧三十年来行脚”之语,因称云游僧为“行脚僧”);如今泉水翻涌,有如蛟龙激起浪花,令游人于拍手称快之余,俯身临流盥濯,然后惬意地躺卧,冥想间仿佛听到了身着袈裟、胸际佩着玉环、玉玦的性空禅师步上空阶的响声。(按,“环玦”在古代有特定涵义。《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以环。”唐·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玉)环则还,与之玉玦则绝。”环谐音“还”,玦谐音“绝”。此处特指性空青壮年决绝于仕途,自己“放还”于山林的故事)因而很自然地带出末联的点睛之笔:所以我推想而知性空禅师就像这眼天缘契合、顺应自然而生的“虎跑泉”一样,没有世俗人的“去来想”。(佛家称世人对过去、未来所持之理念为“去来想”。《维摩经》谓:“维摩诘言:断取三千大千世界,著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又复还置本处,不使人有往来想。”按,佛家还有“去、来、今”之理念,可能是因受律诗字数,韵脚等限制,诗中仅提“去来”)
不纠结、胶着于人生的过去、未来,以“平常心”对待一切,这就是宋代名士苏轼对唐代高僧性空禅悟境界的最高评价。谈“虎跑泉”不能不提及悟空禅师,同样不应该忘记东坡《虎跑泉》诗中所阐述的哲理,因连类及之。
新闻推荐
更多精彩现场请扫码上南方+8月24日至25日,连续两晚,马来西亚柔佛新山的巴西古当体育馆鼓声雷动,响彻云霄。第五届国际廿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