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热厝内” 切莫“热体内”
陈锦荣
明天,是今年的处暑日,潮州人素有“处暑热厝内”之说,以表明在这个时节气候的特殊性,即虽然“外面秋风凉爽”,但“厝内暑热依旧”,由是医师告诫人们必须继续防暑不放松,以预防“体内”如“厝内”一样暑热留连,不得安宁。
为什么处暑会“热厝内”呢?那是由于大地经过一个暑热的“三伏天”,不仅地表炙热,而且暑热也会深入“厝内”,尤其是一些日照太长、缺乏空调降温设备的“厝内”,或是通风设备不好的“屋内”,于是就会出现了气候“留住暑热在厝内”的现象。
作为人体,经过了一个暑热天气的炙烤,有些人或是由于本来就“热身”,或是由于没有重视解暑,再加上熬夜又吃一些热性食物,就会在体内留住暑热而不解,发生了“积暑”而“热体内”,即容易发生初秋的“温燥病”,表现为皮肤干热、口渴引饮、喉痛、干咳、便秘等症。为了防止“热体内”,人们就必须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医疗或养生保健:
要继续解暑以防“积暑”与“伏暑”
潮州人总结了暑热气候特点,得出了“处暑热厝内”的规律,证明了外暑虽随着秋风送爽而暑热逐渐退却,但“厝内暑”仍然在进行“秋后算账”和“反攻倒算”,甚至会“潜伏”为“伏暑”,仍然影响人体健康。
为了防止处暑成“伏暑”,人们就必须像清洁房子一样地继续进行“解暑”,具体是视自己有无口苦、咽干,手心与足心有无灼热感,小便是否短赤、大便是否秘结,若有就必须服食一些解暑药、凉性水果或暑茶,也可多饮一些温开水,通过养阴利小便来解除残余的暑气。
防止“秋老虎”伤人成温燥
所谓“秋老虎”,不仅与“热厝内”有关系,而且由于初秋的燥邪与残余的暑热结合一起,形成了所谓的“秋季温燥症”,往往出现因肺与肠的燥热而发热、干口、咽喉痛、咳嗽、便秘、失眠等症状。此时就要要饮用中医名方五汁饮(用梨汁、钱葱汁、鲜茅根汁、鲜麦冬汁、鲜藕汁等份,或是用以上食材与药材加冷开水绞拌取汁饮);若发生肺热温燥者,可用名方剂百合固金汤(药用:熟地、生地、当归身各9克,白芍6克,甘草各5克,桔梗、元参各9克,贝母、麦冬、百合各8克)加桑叶9克、夏枯草9克、菊花9克进行解热养阴清燥。
谨防肺热咳嗽伤肺阴
秋在四季配五行中属金,在配五脏中属肺,夏秋之交容易出现肺热伤阴而无痰或少痰咳嗽,单纯用止咳药难于解决,必须进行清肺养阴,常用桑菊饮(药用:桑叶9克、菊花9克、桔梗9克、连翘9克、杏仁6克、甘草5克、薄荷4克后下、芦根9克)加入补肺阴之沙参9克、玉竹12克、麦冬9克、元参9克、生地12克、石斛6克之中的几味。还有可加入清肺止咳的川贝9克、天竺黄6克。如果干咳厉害而燥热不盛者,可用中成药止嗽立效丸、川贝枇杷露。药膳可选用川贝或杏仁加雪梨、青橄榄炖猪肺或猪粉肠等。
名方剂清燥救肺汤对于初秋之温燥伤肺、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者效果较好(药用:桑叶19克、锻石膏7.5克、沙参9克、麻仁6克)加菊花9克、杏仁9克、瓜蒌仁9克、百合9克、前胡9克、百部9克、芦根12克。
谨防肠燥便秘影响消化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可以影响肠燥,容易发生便秘,必须进行润肠通便,方用增液承气汤(药用:元参30克、麦冬24克、生地24克、大黄9克、芒硝4.5克冲服)。
对于一些热结里实、气阴不足、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倦少气、口干咽燥者,还可以用新加黄龙汤(药用:生地15克、元参15克、麦冬15克、人参4.5克、海参2条、当归4.5克、大黄9克后下、芒硝3克冲、姜汁30ml)。
重视养阴生津以清解内热
处暑时节,不论在饮食上,或是保健药膳上都应该重视养阴生津,如此时可以吃一些水果雪梨、西瓜、哈蜜瓜、木瓜、葡萄、苹果、竹蔗、钱葱;食材上可选用莲藕、冬瓜、鱼鳔、海参、白木耳;在中药上,可选用沙参、玉竹、天冬、麦冬、花粉、生地、石斛、元参等,以养阴生津解热。
伏暑初秋,发生口渴,不能单纯饮用白开水,因此时的口渴多夹有阴虚津亏,要用一些含有果糖、胶源蛋白类的食物饮料,即用蜜糖水、沙参玉竹水、生地水、老药吉、洋参冬瓜册水、洋参羚羊水、莲藕粉冲开水、钱葱粉冲开水、鲜芦根水、鲜茅根水等才能止渴清热,冬瓜海带汤是初秋养阴解暑利尿消痰的最好保健汤品,此时,人们还要少吃烧烤食物、少饮酒,尤其不要熬夜,因为熬夜更容易伤阴津,导致温燥更加肆虐,不仅伤胃、肺之阴,久之还会伤肝肾之阴。
总之,在处暑时节,要重视清暑,更要重视防止“秋老虎”的温燥伤人,如今“热厝内”可以用通风与空调以“清厝内暑”,而且更要重视如何对付“热体内”,就必须从食物、药膳和用药上加以重视。让身体不要带着“积暑”、“积热”与“积湿热”而进入秋季,发生因暑热的“回马枪”而得到难缠的“伏暑病”。
新闻推荐
潮州市收看收听全省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突出安置重点健全服务体系
本报讯(记者陈晓珊)日前,潮州市组织收看收听2018年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