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鱼“添丁” 粤东海域仅存15头白海豚,专家建议重新规划保护区

南方日报 2018-08-06 06:06

科研人员拍摄到白海豚在活动。郑锐强摄

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粤东妈屿岛海域附近开展日常出海调查。突然间,船上有人惊呼:看到妈祖鱼了!

中华白海豚在闽粤一带被渔民尊称为妈祖鱼。一时间,船上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50米开外的两头白海豚身上。

这两头白海豚身体呈粉白色,带有些许斑点,其中一只海豚的背鳍还看得出曾经受过伤。根据这些标志性信息,研究所的郑锐强博士判断出这两头海豚分别是母豚“A0006”和“A0008”。意外的是,这两头中老年白海豚中间,夹着一头新生幼豚!

这一发现令科研团队成员陷入极度的喜悦。三个月前,郑锐强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曾表示,当前粤东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仅有十几头,多年来未见新生个体,该种群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时隔3个月,在妈祖诞辰日之后,妈屿岛海域出现了小“妈祖鱼”。“这是粤东海域时隔8年再度发现白海豚幼豚。大家等待这一天太久了!”郑锐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并通知渔船不可再靠近,“有小豚,不近距离接触是我的原则”。

根据汕头大学建立的不同白海豚个体照片识别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每只在粤东海域的白海豚都有自己的编号及名字,科研团队给幼豚取名“福星”。但看着海豚跳跃离去的背影,郑锐强不禁有些担忧:“福星”能够存活多久?

●南方日报记者余丹

科学模型推断

上次发现的幼豚已夭折

对于目前粤东白海豚这个极小种群而言,小白海豚的出现绝对是件大事

郑锐强从2009年读博期间就开始研究中华白海豚,2017年博士后期间开始对粤东海域的小种群进行研究。这是他在这里发现的第二头幼豚。

幼豚呈灰色,且背后有胎褶,郑锐强由此判断:这是一只出生少于一周的幼豚。“我们给这头小海豚起了个名字,叫福星(HOPE),用的是海洋三所的一个同事的名字,因为就是他在2010年的时候参与拍摄了同一头母豚带着一头幼豚。”

“福星”的出现,为粤东海域白海豚的研究带来新气象,此前专家们曾一度判断相关海域的白海豚难以繁殖。

郑锐强回忆起在这里发现第一头幼豚的情形。“那是在2010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与汕头大学进行第一次粤东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调查的时候发现的。”郑锐强说,当时该幼豚也是由“A0008”带在身边,他们给幼豚取名KANE,编号J0001。

“A0008”的背鳍上伤口明显,郑锐强在与渔民交流得知,这个伤口已经存在十几二十年,疑似被螺旋桨打断。此后在2010年、2012年、2013年,科研团队都发现“A0008”携带相同的一个幼年个体,但在2013年5月之后,编号为J0001的幼豚再也没有出现过。

“所以,距离最后一头幼豚的出现,已经过去差不多4年多了。”郑锐强解释道,白海豚的断奶期要四年以上,因此科研团队推断幼豚在2014年8月份前夭折了。

“"添丁"可是天大的好事,无论男丁女丁。对于目前粤东海域的白海豚这个极小种群而言,小白海豚的出现绝对是件大好事。”郑锐强说。

粤东海域白海豚

面临种群灭绝危险

目前粤东附近海域依然只有15头海豚。这个数量几乎不具备任何种群存续力,也就是理论上将面临灭绝

2012年开始,汕头大学照片识别数据库监测到粤东附近海域一共有19头白海豚,但模型分析算出目前研究海域内只有15头海豚。

“另外4只检测不到的,有可能迁徙出监测区域,也有可能死亡了。”郑锐强说,粤东的白海豚种群具有较高的恋地性,属于定居型种群,相当于它们把这片海域当作是自己的“家”。收集监测到的数据也充分说明这一点,这十几头白海豚都是这里的“常住人口”。

这些“常住人口”目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从去年8月到今年3月重新拍摄到的海豚仅有10只。”郑锐强说,根据模型推断出粤东的白海豚属于封闭种群,就是没有外来的海豚进来,这样就会导致它们出现近亲交配繁殖现象。

近亲交配繁殖的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导致基因不会流动,遗传多样性丧失,致使白海豚适应、繁殖或者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种群灭绝。

“此次见到的白海豚新生儿是我们在粤东海域看到的第一个。”郑锐强表示,目前这里依然只有15头白海豚,属于极小种群。

“当一个物种数量低于50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物种有着灭绝的危险,处于灭绝的边缘。而15这个数量几乎不具备任何种群存续力,也就是理论上将面临灭绝。”郑锐强说,尤其是2012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当时监测到的白海豚绝大部分已属于中老年,存在高灭绝风险。

海豚生存威胁因子

未得到有效控制

主要威胁因子包括了渔网缠绕,海洋交通,栖息地衰减,环境污染以及渔业资源减少

“小白海豚的出现是件天大的好事,但这头小海豚的出现不能改变目前整个小种群面临的状况,因为主要的威胁因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某种程度上还有加剧的趋势。”郑锐强说,影响白海豚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包括了渔网缠绕,海洋交通,栖息地衰减,环境污染以及渔业资源减少。

郑锐强告诉记者,“福星”的发现区域是白海豚的主要活动区域,虽然目前处于休渔期,但是周边的定置网以及流刺网作业频发,部分小型渔船也在近岸水域顶风作业,这些不仅仅影响着渔业资源在休渔期间的恢复,也将进一步加剧“与豚争食”的局面。

“渔业资源的频发以及渔网缠绕的风险,对于这头新生儿而言,将成为一个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在休渔期结束之后,附近海岸海洋工程所造成的栖息地衰减,近岸陆源污染严重以及海洋保护区的缺乏也给这个小种群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郑锐强说,粤东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所有的威胁因子无一例外,都将进一步压缩这个极小种群的生存空间,如果不得到改善的话,种群灭绝几乎无可避免。

对于小海豚而言,定制网以及流刺网等渔网作业,都可能导致其直接死亡,而小海豚即使能在母豚的帮助下渡过难关,能不能在休渔期结束前获取足够的营养,以应付休渔期之后的挑战,那才是更大的问题。

郑锐强说,团队会对“福星”进行后续的跟踪调查,但是因为母子对于船只接近都会比较敏感,所以他们会在合适的距离下观察,并缩短观察的时间,同时也会对幼豚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总体上,我们还会继续之前的调查方案,对整个粤东海域的白海豚进行种群调查,不会因为幼豚的出现而做太大的改变。”

资源匮乏致其近岸觅食

环境污染又导致较高的不孕风险

在搁浅案例中,50%以上都是幼豚。这种低出生率以及高死亡率背后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环境污染中的有机氯污染物

目前,全国有7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广东有6个,分布在珠江口、江门、汕头莱芜、汕头龙头湾、湛江、潮州。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团队从去年开始进行粤东沿岸海域以及南澎列岛海域的鲸豚基线考察,主要针对近海鲸豚类的生态分布以及种群调查。

2017年底,由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团队负责编纂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颁布,与此同时,在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支持下,由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发起成立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

但这些举措,对白海豚的保护有发挥实质上的作用吗?郑锐强说,以珠江口为例,白海豚平均间隔5年才能产一胎,在鲸豚中,已经是比较长的了;而在搁浅案例中,50%以上都是幼豚。这种低出生率以及高死亡率背后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环境污染中的有机氯污染物。

郑锐强说,海洋水质对于白海豚的影响,目前暂时无法直接用肉眼去判断。但他直言,粤东目前的海洋水质对于整个河口生态系统而言,尤其是对于白海豚的饵料鱼的繁殖而言,都不是处在一个很好的状况。

“目前粤东海域的中华白海豚,几乎都是在角落中觅食。”郑锐强分析,一是因为高强度的渔船作业,二是因为周边定置网流刺网以及海洋养殖等密度过高,三是因为白海豚的饵料几乎都是近岸性鱼类,高强度的渔业作业减少了食物分布,而近岸的渔业活动增加了捕食风险,白海豚的摄食偏好也导致他们需要到近岸觅食,而最终的结果是只能在人类渔业活动区域的角落中冒险。

“这种人豚之争,更多是因为渔业资源匮乏,而背后是由于目前的海洋保护区并没有能够有效保护到白海豚的栖息地,而海岸工程的规划也没有考虑到白海豚的生存问题。”郑锐强说,虽然近几年政府也在加大修复的力度,但是面临的问题依旧严峻,尤其是练江流域等上游的陆源污染问题,包括工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排放问题,都将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粤东沿岸的海洋生态系统。白海豚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环境污染对于它们的影响,往往不是直接致死的,但几乎都是不可挽回的,这其中就包括较高的不孕不育风险。

专家建议重新规划

针对白海豚的海洋保护区

粤东的白海豚几乎80%以上的时间都在捕食,这点在所有白海豚种群中是最高的,也揭示了目前该种群面临食物危机

“政府目前应该对粤东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进行一个优先计划,设定相关的保护行动计划,来进一步保护这个极小种群。因为按照目前这个情况,可能不到一个世代,白海豚可能会消失在粤东的海洋文化之中。”郑锐强对于“福星”及其他相关海域的白海豚的未来生存情况表示担忧。

“目前白海豚保护区无法有效保护白海豚,如何在进行海岸海洋工程开发的同时,对保护区进行重新规划与管理,尤其是针对海岸线重要栖息地的保护,将成为未来粤东白海豚保育的重中之重。”郑锐强说,海岸线几乎就是白海豚的生命线,同时近岸区域也是经济开发热点,应该根据白海豚的分布情况,对保护区进行一个新的规划,但难度很大。他建议可以采取长期性保育监测项目、社区保育项目与保育托管项目,甚至把一部分的监管责任委托给社区。

其次,在渔业管理上,休渔期以及非休渔期的非法捕捞行动也需要相关部门重点关注,尤其是定置网以及非法电鱼行为,已经成为白海豚最直接的威胁因子,近岸养殖区域的规划以及小型渔业的捕捞管理,也将影响着白海豚的温饱问题。郑锐强说,粤东海域的白海豚几乎80%以上的时间都在捕食,这点在所有白海豚种群中是最高的,也揭示了目前这里的白海豚面临食物危机。小型渔业捕捞作业的范围经常是白海豚活动范围,所以政府要管理好非法渔业问题,包括非法养殖和非法捕捞。

陆源污染控制问题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海洋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以及食物链的累积,陆源污染最终的受害者将会是以近岸海域为主要栖息地的白海豚。海豚活动的地方都在咸淡水交汇的地方,有淡水的河流几乎是生活污染物及工业污染很重的地方。所以政府要控制好上游的污染问题,对于已经出台的针对陆源污染控制的法规,一定要做好。

除了政府部门的保育政策之外,郑锐强还强调,虽然市民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但还是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关心白海豚,关心海洋生态系统,在平时的生活里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同时在海边旅游时,尽可能把垃圾随身带走。郑锐强希望市民可以一起监督休渔期的非法捕捞,举报上游流域的非法排污问题,协助政府相关管理机构,保护海洋环境。

“我们在欣慰的同时,也不得不反问我们自己,我们能不能守护好海岸线,还白海豚一个更好的家园呢?我们能不能在进行经济开发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真正做到财(经济)丁(海豚)兴旺呢?”

对白海豚有威胁的因素:

1.种群数量少于50只,有灭绝风险;

2.渔网缠绕;

3.休渔期以及非休渔期的非法捕捞行动导致渔业资源减少,与海豚争食;

4.环境污染中的有机氯污染物,导致海豚低出生率以及高死亡率;

5.海岸工程的规划也没有考虑到白海豚的生存问题,导致栖息地衰减;

6.陆源污染控制问题,陆源污染最终的受害者将会是以近岸海域为主要栖息地的白海豚。

新闻推荐

潮州市突击检查8家校外培训机构 5家整改不彻底 3家安全隐患大

本报讯(记者梁佳涛)近日,潮州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出动两个检查组,联合教育、公安、工商、消防等多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