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潮汕方言歌谣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潮汕方言歌谣走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这本身就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本人在开展潮汕方言歌谣实践课的过程中,将潮汕方言歌谣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既展现了潮汕方言歌谣的音韵美、视觉美、内涵美,又充分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孩子们在交流讨论、多形式诵读的过程中学会美美地诵读歌谣,在愉快的体验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潮文化,在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会钩花等潮汕手工艺;激发了孩子们对潮州人的敬佩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本人认为,要想上好“潮汕方言歌谣”这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做到如下四点:
一、以生为本,自主学习
“潮汕方言歌谣”实践课,是借助《潮汕文化读本》这一读本,通过潮汕方言歌谣这一经典载体,将潮汕文化载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从科目的分类角度来说,它本身就是一节语文课。而我们的语文课,始终以“学生为本”作为核心理念。所以,在潮汕方言歌谣课上,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引领学生自主质疑提问,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能力。如我在上《小小生理好安家》一课时,当教学理解歌谣含义这一环节,我先由孩子提出疑问,再由其他孩子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探讨中师生共同形成一个较为准确的结论,呈现了生成精彩的过程,更遵循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挖掘资源,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现实生活解决问题”。我们的潮汕方言歌谣课,本身便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当然也有一些已经过岁月淘汰,渐渐消失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么,我们应该大量地挖掘学生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资源,开放课堂,延伸课堂,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例如,我在执教《潮州姿娘好针工》一课时,我便尽可能地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潮绣作品,并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欣赏,既激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丽的潮汕手工艺;课上,我把学校里会钩花的老师作为“绣娘”请进课堂,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现场展示、讲解钩花全过程;课后,我设计了让孩子们与家长进行亲子共创美丽钩花的作业,把课堂延伸到孩子的生活中,在孩子们与家长创新钩花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真正做到了“钟声已响课未止”。
三、文艺双馨,多元模式
林朝虹教授明确指出,潮汕方言歌谣课应该定位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那么,潮汕方言歌谣课便是姓“语”的,必须具备“语文味”,而同时它也是一节地方文化课,所以又必须具备“潮汕味”。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每次在引导孩子理解歌谣含义的时候,都充分地突出了歌谣实践课的“语文味”,引导孩子对歌谣中的重点字词进行了重点的理解,如《潮州姿娘好针工》一课中舞银针的“舞”字,通过学生想想含义、谈谈理解、比比动作,真正让孩子们理解并感受到歌谣的语言美。同时,我还经常引用潮汕谜语、潮汕歇后语、多形式展示潮汕特色文化,全方位地让学生触摸家乡的传统文化,突出了歌谣实践课的“潮汕味”,构建了语文与潮汕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四、实践操作,快乐体验
陈平原教授、林伦伦教授、黄挺教授是《潮汕文化读本》的主编,他们编写这套教材的宗旨是传承潮汕文化,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也能触摸到生活中或还存在或已流失的地方文化。所以,我们的潮汕方言歌谣课应该十分重视孩子的快乐体验,而非成为一种负担。这便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加强研究与学习,真正掌握优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潮汕方言歌谣课上快乐体验,在感受潮汕文化的同时,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创新、表达、操作等能力。如我在教学《潮州姿娘好针工》一课时,设计了学习钩花工艺这一动手操作的活动,孩子们课堂上那专注的眼神、入神的动作、不懈的努力以及最后钩花成功的喜悦,感动了所有的人,更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快乐的体验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当潮汕方言歌谣遇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有了更多彩的一种呈现模式,我们的家乡传统文化有了更广阔的传承途径,我们的孩子们有了更愉悦、更自主、更开放的学习方式。
潮安区龙湖镇中心学校陈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期,潮安公安分局沙溪派出所依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精密部署,缜密侦查,侦破一宗敲诈勒索案件,抓获涉案犯罪嫌疑...